喇叭沟门农家院满族民俗 folk custom
更多
怀柔农家院民俗
  • 怀柔千年古村-渤海所探秘

    京郊旅游让人绕不开怀柔,怀柔历来是京郊的景点众多之地,山水相依景区随处可见,那怀柔有没有古村落呢?当然有,今天我们就去寻访一处始建于唐代的古村,渤海所村,这个千年古村较之房山,门头沟的古村截然不同。渤海所村位于怀柔西北部,是怀柔第一大村,距北京市区70公里,据文献记载,这里在唐朝末年由于战乱纷争,京北地区由幽州而来的靺鞨人几经辗转到渤海所一带定居,并把这里作为躲避战乱的理想之地,看来真的是渊源颇深!这里有知名的慕田峪长城,也有险要的箭扣长城,可以说是是真正的山区,四面群山环抱,中间为山间盆地,村前有

    2023-04-08 0 0 0 0
  • 喇叭沟门满族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喇叭沟门满族乡位于北京市最北端,距市区150公里。是北京唯一的一个满族乡,因地形好似一个“喇叭”形状,且乡政府位于“喇叭”的沟口位置而得名。乡域面积302平方公里。其中满族村10个,满族人口占50%。森林覆盖 率84%,植被覆盖率92%,是北京市唯一的原始森林自然生态区,是北京市原始次生林最集中地区。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字号品牌, 拥有北京市喇叭沟门自然保护区、北京市青少年生态环保教育基地、北京怀柔喇叭沟门满族民俗博物馆等市级品牌。拥有二奎摔跤、蹴球两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帽山满族二魁摔

    2023-04-05 0 0 0 0
  • 喇叭沟门的长寿村 处处洋溢着满族味

    按图索骥,很轻松就能找到北极乡的下落,顺着京密高速进入怀柔城区,再沿着111国道行驶,大概三个半小时后,路边便会出现一座高高的建筑,上面写着‘北京极地22度’跟当地人一打听才知道,这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北极乡,喇叭沟门乡全称是喇叭沟门满族乡,它的东部、北部、西部都与河北省交界,被河北三面包围了。喇叭沟门乡距离北京市区约150公里,是北京最为偏远的乡镇之一,真是名副其实的“北极之乡”。喇叭沟门乡的集镇就在河谷地带,这是是三条河流的交汇处,乡名以地形酷似喇叭的沟口而得名,这里可以说是整个乡内地形条件最好的。

    2023-04-01 0 0 0 0
  • 喇叭沟门的美丽传说

    白桦林里秋意浓 卜向东/摄山脚下常年不化的冰川积雪  提及原始森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雨水丰沛的南方,殊不知,在北京的最北边,也有一片充满梦幻与野性并存的大森林。那就是位于京郊北极乡——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喇叭沟原始森林。这里不仅有北京地区罕见的夏日冰川奇景,而且还保存着北方面积最大的蒙古栎、白桦等天然原始次生林,更有“壹善”石刻和壹善松等历史遗迹、典故传说,充满了神奇色彩。  壹善石  喇叭沟原始森林地处北京市最北端,植被茂密,山峦起伏,拥有原始次生林7万亩、野生动物3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250多种,保

    2023-03-10 0 0 0 0
  • 源于清代嘉庆老习俗-敛巧饭习俗

    北京怀柔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的敛巧饭习俗,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清代嘉庆、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80多年历史。所谓敛巧饭,即是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由村中十二、三岁的女孩,到各家敛收食粮、菜蔬,然后由村里妇女,将敛收而来的粮菜做熟,全村共食。其间,锅内放入针线、顶针、铜钱等物。食之者,便预示其乞到了巧艺及财运。另外,巧字,是当地人对麻雀、山雀等鸟儿的别称。在人们吃敛巧饭之前,还要举行扬饭喂巧(即雀)、走百冰、花会表演及唱大戏等活动,一百多年来,此项民俗活动代代沿袭,传承不断,村民亲切地称之为“巧饭”。杨树底下村敛巧饭风俗历史悠久,传承持续不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当春节民俗活动的组成部分,反映了北京地区独特的传统文化形态。
    现今敛巧饭再不是过去的形式和规模了,由于它的影响,很多身在异乡的人也会千里迢迢地赶来,为的就是图个吉利和热闹。为此,政府几年来已投入近七十万元,使“敛巧饭”越办越好、越办越大。为了更好地传承敛巧饭民俗活
    吉祥氛围
    吉祥氛围
    动,并于2009年2月8—10日(农历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怀柔区举办为期3天的“敛巧饭”民俗风情节节庆活动。怀柔区琉璃庙镇政府支持杨树底下村,

    2019-01-26 0 0 0 0
  • 怀柔喇叭沟门农家院满族文化详解:八旗旗主的权利有哪些

    八旗制度层次分明,各旗管理有序。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旗内无王,都归皇帝所亲统.兵是皇帝亲兵。下五旗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八旗旗主的权利罗列如下。一起来了解满族文化。  其一、八旗之间分别独立,不相统属。努尔哈赤从创立八旗制度开始,就把所有的部众,包括后来归附和俘获的人员,都编入各旗中。形成“以旗统人”的统治格局。八旗旗主各管一旗,互不相扰如阿敏贝勒欺压其弟塞桑古,塞桑古诉于代善、皇太极二人,但代善、皇太极因自己与阿敏同是旗主,不敢过问此事。在满族旗人中有一句俗

    2018-07-05 0 0 0 0
  • 怀柔喇叭沟门农家院满族姓氏有哪些,满族姓氏的演化

    每个民族的姓氏都会有不同,可能翻译成汉字之后的姓氏我们都比较熟悉,而对于满族姓氏我们并不是那么的了解,在喇叭沟门满族文化中,他们的姓氏有哪些,又是怎么演化而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齐佳氏:  宗族又作奇氏,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清初仅两户。世居叶赫,齐家营等地,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姓齐,亦有祁。齐佳氏是满族中特别显贵的家族,人口不多着名人物有:布色赫满洲正红旗人,世居叶赫,崇德三年征明,赐号巴图鲁,授骑都尉。入关击李自成,晋世职一等轻车都尉。一等轻车都尉布三台。  佟佳氏:

    2018-07-05 0 0 0 0
  • 女真人是什么民族,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

    提到女真人,我们的脑海中或会浮现成千上万的彪悍勇士,弯弓策马,奋勇杀敌,在大草原上奔驰的壮观景象。那么,英武善战的女真人究竟是什么民族,他们在历史上又占据着怎样的地位呢?今天的满族文化版块就带你一探究竟。  历史源流:  女真人,别称女贞与女直,是古代对满语(julSen)一词的音译,由于时代不同还曾音译为:朱绅、珠里真、努真、肃慎等。女真人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期,“女真”这一名词最早亦见于唐初。  11世纪女真族向契丹称臣。契丹人对女真族的政策,是实行“分而治之”。他们把女真人中的强宗

    2018-07-05 0 0 0 0
  • 与历史上的女真人息息相关的海东青是什么

    如果提到与女真族最相关的动物,除了奔腾的骏马还有什么?答案一定就是女真族(满洲族)族系最高图腾的原型,最有力量也最为高尚的海东青了。今天的满族文化版块,就带你一起来了解与女真人息息相关的海东青究竟是什么。  海东青,意为世界上飞得最高和最快的鸟,传说中十万只神鹰中才出一只。它是古肃慎,也即女真人的最高图腾,有“万鹰之神”、“神的使者”、“最接近神的存在”、“神选中的子民”等含义。在满洲族民族传说中,海东青是一个浑身闪耀着光芒,燃烧着烈火、挥舞着巨大翅膀、永不停歇、永远展翅飞翔的鹰神形象。  海东

    2018-07-05 0 0 0 0
  • 满族姓氏尊贵排名居然是按这样排?

    各种各样的清宫剧可以说是许多人小时候接触最多的电视剧,而清朝更是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除了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爱新觉罗氏,喇叭沟门满族八大姓氏可不容小觑。  那么,本期了解喇叭沟门满族姓氏尊贵排名。  起源:  一个民族的姓氏,原是该民族社会血缘团体的符号,或者说是这个民族中一个家庭系统的符号。满族姓氏即是构成满族某家族血缘团体的符号。姓氏在满语中称哈拉,家族称穆昆。在满族共同体形成时期,其姓氏是多音节的,用汉字写就是二个或二个以上汉字共同组成。  再到后来一些分化出来的远亲支系与原始的宗亲已

    2018-07-05 0 0 0 0
  • 怀柔喇叭沟门农家院满族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不同的民族过喇叭沟门端午节都有着自己的民族风情,位于北方的端午节也有着过端午节的习惯,历史悠久的喇叭沟门满族会有怎么样的端午风俗呢,本期的喇叭沟门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满族的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一、贴葫芦花以辟“五毒”  喇叭沟门满族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满族人又喜欢剪纸,因为剪纸是大众化的艺术创作形式。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象征镇邪的宝物把“五毒”均收入肚里给镇住了。  这种宝葫芦剪纸,称为“葫芦花”,自四月末就有小贩在街上叫卖了。家中有巧手,不在街上买

    2018-07-05 0 0 0 0
  • 怀柔喇叭沟门满族乡的舞蹈你了解么?

    满族人能歌善舞。其先世靺鞨人的舞蹈具有战斗风格。女真人的习俗,“以女年及笄,行歌于途。其歌也,乃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伸求侣之意”。[明代女真人乘兴起舞,并有琵琶伴奏,大家拍手而歌,特别是在节庆宴会上,主客男女轮番起舞,节奏和谐,一人领唱,众人皆呼:“空齐”相和。进入辽、沈后,更多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歌舞形式。久居关东的满族人,经常举行群众性的歌舞活动。曾盛于北京,流传到关东的“子弟书”始创于八旗子弟,为满族人所喜爱的文艺形式。晚清以来,涌现出了许多满族曲艺表演艺术家。驰名艺坛的有赵星垣、双厚坪、

    2018-04-04 0 0 0 0
  • 怀柔喇叭沟门农家院满族的人口和分布地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的人口数量约为1041.0585万人。其中辽宁有满族533.6895万人,河北有满族211.8711万人,吉林有满族110万人,黑龙江有满族74.8020万人,北京、内蒙古等地的满族人口均在30万以上,100万以下;河南、天津等17个省级行政区满族人口均在1万以上,10万人以下;安徽、福建等8个省级行政区满族人口均在千人以上,万人以下;西藏自治区有718人。1、满族在辽宁、河北与黑龙江3个省级行政区,占地区少数民族的比重均超过50%,包括北京在内,满族均为地区第一大少数民族。2、满族在吉林、天津、宁夏、陕西、山西

    2018-04-04 0 0 0 0
  • 这才是真正的满族民俗!长文颠覆你的认识

    这才是真正的满族民俗!长文颠覆你的认识

    不聊皇帝

    这才是真正的满族民俗!长文颠覆你的认识

    聊,真的满族文化

    这才是真正的满族民俗!长文颠覆你的认识

    满族民俗生活

    满族的妆饰

    满清国,满洲旗袍服装居“国服”地位,旗袍在世界服饰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满洲吉林省是满族的故乡,因此,吉林省的满族服饰保持了其鲜明的民族风格,而且深刻地影响着相邻的各族。

    1 男、女发式

    这才是真正的满族民俗!长文颠覆你的认识

    【男】清代满族成年男子的发式是“薙发垂辫”,即在额角两端向头顶引一条直线,将直线以下前颅的头发全部剃去,年青人常以金、银、珠宝制成别致的小坠角儿,系于辫梢之上,随辫摆动,以为美观。满族人将辫子视为生命之本,如在战场阵亡,必将发辫带回故乡,隆重埋葬。民国以后,满族男子剪辫留短发,或平头或分头。

    这才是真正的满族民俗!长文颠覆你的认识

    【女】满族女子在成年前,发型与男子相似,到成年待嫁,方始蓄发,或绾起抓髻分列前额,或只梳一根单辫垂于背后,辫梢辫根上常缠上一段大红头绳,前额剪成“刘海”。

    这才是真正的满族民俗!长文颠覆你的认识

    已婚满族妇女的发型多是绾髻,绾至头顶的叫大盘

    2018-03-07 0 0 0 0
  • 怀柔喇叭沟门农家院满族的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上

    2018-02-23 0 0 0 0
  • 怀柔喇叭沟门农家院满族的文化

    清代皇太极时期以满文撰写的官修史书(档册)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共180卷。主要记述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关系、宫廷生活、习俗、天文、地理等等。《满文老档》史料原始,记事广泛,内容丰富,对《清实录》等书的校订补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研究清史、满族史、东北地方史和满族语言文字演进史提供了较系统而翔实的资料。八旗通志由鄂尔泰等奉旨撰写。雍正五年(1727年),鄂尔泰等奉命修《八旗通志》初集,250卷。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铁保等奉赦续修。至嘉庆四年(1799年),

    2018-02-23 0 0 0 0
  • 怀柔喇叭沟门农家院满族的服饰

    历史上满族男子喜穿青蓝色的长法的时装,和过去满族女子的服装大不相同。满族妇女不缠足,所著鞋子绣有漂亮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满族妇女的发式变化很大,姑娘时代,只简单地把头发在脑后挽一下。长到快出嫁时,就要把头发梳成辫子并挽成单发髻,结婚后的发式有双髻式、单髻式等多种,双髻式发型把头发从头顶分梳为前后两部分。前髻梳成平顶状,以便戴冠,颈后髻梳成燕尾状,在胫后伸展开来,它使得颈子总要保持挺直的状态,因此,满族妇女走起路

    2018-02-23 0 0 0 0
  • 怀柔喇叭沟门农家院满族的由来

    满族,旧称满洲族,是通古斯民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满族人口数量约为1041.0585万,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三位,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目前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其中居住在辽宁、河北、吉林、黑龙江四省的人口最多,占满族总人口的80%以上,此外,北京、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的满族人口均在30万以上,100万以下。满族的主要聚居区为新宾、岫岩、丰宁、伊通、清原、宽甸、桓仁、宽城、本溪、青龙等10个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2个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城市凤城市和北镇市,以及在辽宁、河

    2018-02-22 0 0 0 0
  • 怀柔喇叭沟门农家院满族的风俗习惯

    “56个民族,56朵花”。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不同的特色民居,特色饮食,这就应了一句话“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而满族,就是这56 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有特色,下面,我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 . 右大襟 . 紧腰身 . 下摆开衩。古旗袍有琵琶襟 . 如意襟 . 斜襟

    2018-02-22 0 0 0 0
  • 这才是真正的喇叭沟门满族民俗!

    不聊皇帝聊,真的满族文化满族民俗生活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满族文化网(微信号:mz_whw)主打满族文化和东北文化,打造最接地气的生活微信。满族的妆饰满清国,满洲旗袍服装居“国服”地位,旗袍在世界服饰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满洲吉林省是满族的故乡,因此,吉林省的满族服饰保持了其鲜明的民族风格,而且深刻地影响着相邻的各族。1 男、女发式【男】清代满族成年男子的发式是“薙发垂辫”,即在额角两端向头顶引一条直线,将直线以下前颅的头发全部剃去,年青人常以金、银、珠宝制成别致的小坠角儿,系于辫梢之上,随辫摆动,以为美观

    2018-02-22 0 0 0 0
共有5页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3910394591
- 客服
扫码咨询 探宝客
技术支持: 探宝客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